新华社、《光明日报》报道北方公司振华石油海外项目践行社会责任:一封来信 一所学校 一个新的未来 |
||
|
||
近日,新华社、《光明日报》以“一封来信 一所学校 一个新的未来”为题,报道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振华石油海外项目践行社会责任,在伊拉克出资建设振华希望学校,为学生带来了配套齐全的全新校舍,助力当地教育质量提升。 一封来信 一所学校 一个新的未来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郊,底格里斯河东岸,青葱挺拔的枣椰树掩映着一幢崭新的两层建筑,设计现代,窗明几净,和周边低矮的平房形成鲜明对比。 “这所中国企业援建的希望学校是鲁萨法地区第一所现代化示范学校?!毙3ぐ⒙矶だ成W院赖厮?。 这所学校名为振华希望学校。这里的故事,要从一封来信说起。 2018年末,当地教育部门收到一封手写书信,寄信人古松·希亚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拔颐堑难3闪⒂?961年,校舍陈旧,早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孩子们被迫转学到周边地区,每天长途跋涉上学求知……”希亚在信中恳请教育部门协调有关方面新建校舍。 薄薄的信纸承载了一生教书育人的希亚在退休前最大的心愿,也打动了当地教育部门。然而,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解决资金问题却非易事。几经辗转,信件被送到了同年进入伊拉克东巴油田作业的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石油”)有关人员的案头。 “油区附近的不少学校建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校舍老旧、墙面斑驳、桌椅破旧?!被璋档牡乒庀拢凰释兜难劬θ谜窕鸵晾硕褪陀邢薰咀芫砺沓捎∠笊羁?。 在当地政府部门协调下,今年9月,由振华石油出资建设的新校舍正式落成。校舍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包括18间配备智能教具的教室和6间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多功能厅、图书馆、足球场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为纪念中国朋友的无私帮助,学校被命名为振华希望学校。 伊拉克曾拥有中东地区一流的教育体系,但连年战乱导致当地教育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伊拉克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明显下降。伊拉克规划部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伊拉克文盲率已超过20%。时至今日,伊拉克校舍短缺问题依然严重。 已过花甲之年的退休教师侯赛因·艾哈迈德告诉记者,在伊拉克,不少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天内分时段上课共享校舍资源,这也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吧踔炼圆簧倌昵崛硕?,说一口标准的阿拉伯语已非易事?!卑醯律罡型葱?。 自从搬进振华希望学校,初二学生萨贾德·海德尔的学习成绩一路提升。“从前,我们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在酷暑难耐的盛夏我们也不得不挤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上课,窗户的玻璃大多破碎,只剩下铁条,上学就像在坐牢?!比缃瘢涎б丫晌5露刻熳羁牡氖?。 校长莱桑保存着振华希望学校落成当天的合影。合影中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只有莱桑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学生们以前的老旧校舍实际已是危房,那时我每天都在祈祷,祈祷教室不要倒塌。我从未想过我的学生们可以在如此崭新、现代、整洁的学校里上课!” “振华希望学校不仅是一座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化学校,更是伊中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苯淌依锎吹睦爬攀樯寐橙ㄇ逃指本殖の贰ぜ滞叩卤陡行牢?。 随着中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伊拉克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帮助与友谊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在合作和发展的道路上,伊中两国一直是好伙伴、好兄弟,这种友好关系也将通过振华希望学校传承到下一代。”贾瓦德坚信。 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 |
||
关闭窗口 |
| ||
| ||
| ||
|